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,在全球的种植总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。1492年,它被欧洲探险家哥伦布在新大陆发现,随后在100年内传入欧洲、中国和世界各地。据考证,玉米约在16世纪初期传入我国,其种植面积位居我国第一位,产量处于第二位。
不管你喜欢甜、脆、鲜、嫩型的,还是软、糯、香、细腻型的,总少不了感慨一句:糯玉米,说它是主食界好吃的天花板应该不为过吧?不过,好吃可不是玉米的全部,它还有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身份——全谷物。
虽然大家都是主食,但是大米和面粉等往往得经过加工精制后才能上桌,而玉米则不需要,我们平时蒸煮的玉米长出来啥样,你吃到的就啥样,保留了完整的籽粒结构,属于全谷物。
组成部分:整个玉米粒由4个不同的部分组成:胚乳(占整个玉米粒的82%~84%)、胚芽(10%~12%)、麸皮(5%~ 6%)和尖端(1%),如下图所示。淀粉、蛋白质和脂肪在玉米粒中不均匀分布。其中,淀粉是玉米粒的主要成分(61%~78%),主要位于胚乳中,脂肪主要位于玉米胚芽中。
不同类型的玉米基本都富含膳食纤维、维生素(A、B、E和K)、矿物质(镁、钾、磷等)。
玉米的健康益处不仅来自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基本营养素,还来自其独特的植物化学物质,如酚类物质、类胡萝卜素、植物甾醇等。
酚类物质:玉米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是类黄酮和酚酸,总酚含量在243.8~320.1 mg/100g。有研究发现,在大米、燕麦和小麦等常见食用谷物中,玉米的总酚含量最高。
类黄酮是玉米酚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类。流行病学研究表明,大量摄入类黄酮可以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,包括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。不同品种玉米的类黄酮含量存在差异,黄玉米中总黄酮含量最多。
类胡萝卜素:玉米中富含类胡萝卜素,主要包括β-胡萝卜素、α-胡萝卜素、β-隐黄素、叶黄素、玉米黄素。
其中,β-胡萝卜素、α-胡萝卜素、β-隐黄素属于维生素A原,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(也叫视黄醇),对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、皮肤黏膜完整性、免疫功能等均有益。奇妙的是,如果我们人体内视黄醇含量超过人体需求,调节机制会抑制它们转化为维生素A,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过量的问题。
而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虽不能转化成维生素A,但可以选择性地进入视网膜黄斑区域,过滤吸收90%的蓝光(450~470 nm),从而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氧化损害。
正因为叶黄素具有较强抗氧化、改善视觉功能,其已被作为食品补充剂允许在食品、饮料、保健食品、化妆品,甚至婴幼儿食品中添加。
植物甾醇:目前已发现的植物甾醇有百余种,自然界存在最多的包括β-谷甾醇、菜油甾醇、豆甾醇等。玉米中含有的植物甾醇主要是谷甾醇,约占77%~87%,其次是菜油甾醇,占13%~23%。
植物甾醇在结构上与胆固醇相似,可以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,比如Siyuan等人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表明,每天摄入1.6克植物甾醇可以降低血清“坏”胆固醇和总胆固醇的浓度,而不影响人体“好”胆固醇的浓度。
抗性淀粉:玉米中的抗性淀粉主要是2型抗性淀粉(RS2),在高直链淀粉玉米中含量较高。由于淀粉颗粒的性质,RS2在肠道中具有抵抗消化的功能,对血糖和结肠健康有有益的影响。有研究报道,每天摄入6~12克RS2,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有有益影响。
“五颂常廪”甜糯玉米比一般的糯玉米好吃太多了,打开包装就可以闻到玉米香味。它不会像水果玉米一样生脆,也不会像一般的糯米玉米一样黏糊。甜糯可口而不粘,颗粒饱满有嚼劲,鲜嫩、无皮渣,香香糯糯易消化,老人孩子都爱吃!
玉米是全熟的吗?
"五颂常廪"甜糯玉米经过高温杀菌后已经是七八分熟,去掉包装后将玉米放入微波炉中,加少许水“叮”五分钟即可食用。还可以水煮着吃,玉米去袋后,放入冷水中计时,水开后再煮10-15分钟,取出即可食用,食用起来都非常方便,几分钟十几分钟就能吃到香喷喷、热腾腾的玉米了。
减肥的人能吃玉米吗?
用玉米代替部分精制米面做的主食(如白米饭、白面条、白馒头等),既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营养,又可以大大减少热量摄入,同时由于膳食纤维含量高,饱腹感强、更抗饿。
肠胃不好,怎么吃?
其实只需要注意细嚼慢咽就好,尤其是整粒的玉米要嚼碎,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。
总之,玉米营养好,吃对才健康!
“稻颂农业”商城是国内正宗东北特色农副产品的B2C平台,以推介东北三省最有特色的原生态的农产品为主,每一种产品都经过我们精挑细选!秉承着“共商,共建,共享”的经营理念,已经初步形成多基地合作、种养销结合、多产品布局、循环发展、品牌农业的格局,真正实现了产供销供应链式 模式。